便秘是经常困扰家长的儿童常见病症之一。小儿大便干硬,排便时哭闹费力,次数较常明显减少,有时2~3天甚至6~7天排便一次,即为便秘。临床按便秘的伴随症状不同,将其分为暂时性便秘和习惯性便秘两种。前者较常见,多因饮食停滞,燥热内结,或热性病后耗伤津液造成,治疗宜清热通便;后者多因脾胃虚弱所致,治疗宜健脾运脾,滋润通便。
1.人工喂养婴儿的饮食矫正
人工喂养儿较易便秘,但如合理加糖及辅食,可避免便秘。如果发生,可将牛乳加糖增至8%,并可加喂果汁(如番茄汁、桔汁、菠萝汁、枣汁以及其他煮水果汁),以刺激肠蠕动。较大婴儿,可加菜泥、菜末、水果、粥类等辅食。再大一些可加较粗的谷类食物如玉米粉、小米、麦片等制成粥。在1~2周岁,如已加了各种辅食,每日牛奶量500ml即够,可多吃粗粮食品、红薯、胡萝卜及蔬菜。有条件者可加琼脂果冻。营养不良小儿便秘,要注意补充营养,逐渐增加入量,营养情况好转后,腹肌、肠肌增长、张力增加,排便自然逐渐通顺。
2.训练习惯
排大便是反射性运动,小儿经过训练能养成按时排便的习惯。一般三个月以上婴儿可开始训练,清晨喂奶后由成人两手扶持,或坐盆或排便小椅,连续按时执行半至一个月即可养成习惯。养成后不要随意改动时间。对年长儿慢性便秘,除鼓励其多运动、多进纤维多的食物外,亦应使其按时通便,养成良好习惯。
小儿便秘需对症治疗
医师指出,便秘对宝宝健康的影响确实不容小觑,在临床上如果孩子排便间隔超过48小时,即可视为便秘。有些婴儿出生不久,大便就不顺当,隔1~2天或3~4天才解1次。更有甚者,如果没有家长的帮助,宝宝根本就不会排便。而便秘时间长了,后果会导致孩子食欲减退、腹胀甚至腹痛、头晕、睡眠不安等,严重的会出现脱肛或肛裂出血。所以,家长要积极防治小儿便秘,但同时也要注意使用正确的方法,否则不仅无法解决问题,还会留下后患。
对此,医师建议:幼婴便秘是十分常见的,广大家长无需过分担心,关键是要弄清宝宝便秘的原因,然后再“对症下药”。
巧喝橙汁治疗小儿便秘
母乳喂养的新生儿,出生两周后应加喂新榨的橙汁,每天2~3次,既补充了水分,又可防止便秘。牛奶喂养的新生儿,每次喂奶后应补喂白开水,两周后增喂橙汁,对防止便秘有重要作用。对顽固性便秘的婴儿,可试服微生态制剂,以改善肠道菌群,帮助消化,如还不见效,可试服乳果糖溶液。有的家长用开塞露即甘油塞肛通大便,偶尔用之亦有效,但不宜常用。如以上措施对便秘还不见效,应到医院请小儿外科医生诊察有无肛门狭窄。
儿科医师提醒:小儿便秘不容忽视,若经调养,宝宝的便秘现象仍得不到缓解时,应及时到医院检查,明确病因,对症下药,尽早治疗。
>>>儿科医师咨询平台专项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