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的慢性鞘膜积液因张力大而对睾丸的血供和温度调节产生不利的影响,严重的可能引起睾丸萎缩,如果积液严重,影响双侧睾丸,很可能影响孩子将来的生育能力。梧州玛丽娅妇产医院儿科医师提醒家长,对此不可大意。
那么,小儿鞘膜积液发生后,有什么临床表现,那么它的诊断根据是什么呢?
一、小儿鞘膜积液临床表现
小儿鞘膜积液是小儿外科疾患的一种常见病。发病可在任何年龄,以学龄前儿童常见。一般无全身症状,多由家人发现一侧腹股沟或阴囊肿块,或两侧的局部肿块,生长较慢,不引起疼痛。当肿块较大者时,可有坠胀感。由于鞘突管比较细小,流注未闭鞘膜腔内的液体不容易倒流回腹腔,因此肿块没有明显大小变化。如未闭鞘突管口较粗时,一夜平卧后,晨起可见肿块缩小。
鞘膜积液也称之为水疝
二、小儿鞘膜积液症状诊断
通过临床检查在侧腹股沟或阴囊有边界清楚的囊性包块,无明显蒂柄与腹腔相连,透光试验阳性即可诊断。根据部位的不同又分为精索和睾丸两种鞘膜积液。
1.精索鞘膜积液 肿块局限于精索部位,其体积一般较小,呈卵圆形,于肿块之下方可清楚扪及睾丸,牵拉睾丸,肿块可随之移动。
2.睾丸鞘膜积液 肿块悬垂于阴囊底部,呈椭圆形或圆形。如肿块张力较大,一般触不到睾丸。透光试验阳性。
儿科医师提醒:鞘膜积液若体积不大,张力不高,可不急于手术,特别是1岁以内婴儿,尚有自行消退的机会。如果张力较高,可能影响睾丸血液循环,导致睾丸萎缩,尽管尚有其他方法用于治疗小儿鞘膜积液,但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家长应及时带孩子就诊,及时采取安全有效的方法治疗,是避免后遗症发生的关键。
>>>儿科医师咨询平台专项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