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以往人们生病了才会去医院看病求医.医生运用眼、手、耳、鼻等感官或借助器械、仪器检验等基本方法对病人进行体格检查,医生即可得出初步的诊断,进而进行治疗。这种体格检查是疾病诊治所必须的医疗性医学检查。
想想你每次去医院看病,医生往往首先为你做这种检查。它是诊断疾病的侦察兵。
另有一种体格检查是出于社会因素,比如,国家为了防治职业病,规定用人单位应当组织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工作的劳动者进行上岗前、在岗期间、离岗时等定期、不定期或应急的职业健康检查。
又如,人们因为某种特定行为,如学前儿童入托儿所、学生入学、服兵役、驾驶车辆、出入境活动、婚姻登记、求职就业或从事特殊行业(制药业、餐饮业、食品加工业、幼儿教育业)工作、投保商业性健康医疗保险,以及无偿献血的公益行为,也都必须依相应的法律、法规或经济合同进行体检,这些属于社会性医学检查。
人们对于这些体检所持有的态度是不一样的。
无偿献血者和捐献骨髓者无疑都会自觉受检,以提升他们自身和受血者的安全,更终实现服务社会的高尚目的。
职业健康体检可以有效的保护劳动者身体健康权,婚前医学检查因为能够预防和避免婴儿重大出生缺陷和残疾的发生,人们也有自愿接受的积极性。
至于商业性健康医疗保险,它以人的身体为对象,提升被保险人在疾病或意外事故致伤时的费用或损失获得补偿。
这种损失的分摊是保险业的经营行为,为了提升经营稳定,维护被保险个体之间的公平性,某些险种要求某些被保险忍耐在投保时进行健康体检,只有符合一定健康条件的人才有资格投保,并且不同年龄、健康水平、职业环境等生活状况者,要按相应的保险费率投保。一般投保前的体检,大多都是免费的。在保险实务中,有些自认为健康的投保人就是由于做了这种体检而及时发现了疾病隐患或疾病。虽然他们为此而未能走进健康保险,但是却因早发现、早治疗而防患于未然,甚至挽救了生命。
有的保险公司对于符合其条件的保户,还会增于定期或不定期的不同套餐的健康体检。毋庸置疑,保险公司的销前、销后的健康体检服务都是受欢迎的。
而入学、求职等其他特殊的体检是强制性的,对受检者来说,是一种被动的服务,有些人甚至并不情愿。
想想你从小至今,做了多少种这样的检查!不管你持有什么样的态度,原不愿意,它是你进入社会的一种通行证。
健康体检则与治病和其他社会活动所需的意见基本不同。它是在人们未病将病或初病时,欲知个人身心健康的客观真实的状况,为预防疾病和改善身体功能而自觉主动接受的预防保健性医学检查。
健康体检的受检者大多是健康人、亚健康人,也包括早期病人和病后康复的人群,其初始目的并非治病,而是要通过医学检查,尽可能及时发现不易察觉的疾病或疾病隐患,以便有病早治,无病则防》
因此,健康体检不是或主要不是针对疾病症状和不适感觉,而是按照“生理-心理-社会”的模式,根据受检者的的机体生理、遗传基因、年龄、性别等个人的生物学因素,所处自然(身体)和社会(心理)等环境因素,以及饮食、工作(劳动)、睡眠、运动健身、文化娱乐、社会交往等生活方式诸多方面的情况而进行的,除了要做一般性生理检查的常规项目,还要做心理、体质等综合项目,有的则需做专项体检,全面或重点评价受检者的健康状态。
总之,这种非医疗、非特定的预防保健型的医学检查,是基本依据世界卫生组织半个多世纪以来一再重申并不断完善的有关“健康”的科学定义而实行的。
想想你迄今为止,有没有享受过这种体检?它可能是你一生中不可少有的健康情报员和疾病治疗的先遗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