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性会出现哪些症状呢?
- 时间:2013-7-21
- 编辑:梧州玛丽娅妇产医院
恶性会出现哪些症状呢?梧州玛丽娅妇产医院妇科医师表示,约占女性生殖器的4%。总的5年生存率为68.9%。外阴鳞状上皮---是更常见的外阴恶性,平均发病年龄为60岁。多发于阴唇、阴蒂和会阴处。病因至今尚不清楚,但与性病(如尖锐湿疣、淋病、梅毒和阴道滴虫病)共存率高;由病毒感染(人乳头状病毒)发展为浸润;与机体的免疫功能低下或损害有关,如肾移植后、红斑狼疮等;外阴营养不良和外阴湿疣均可发展为外阴鳞。
早期局部出现小而硬的结节、肿块或溃疡,常伴有疼痛或瘙痒;晚期为典型的糜烂,肿块或不规则的乳头状,颜色可呈白色、灰色、粉色或有黑色素沉着,一侧或双侧腹股沟淋巴结增大,质硬而固定。当破溃或继发感染时,可出现尿频、尿痛、排尿困难、排便困难等。但多数病人病变前已有多年的外阴瘙痒史,晚间为重;外阴白色病变等。
鳞状细胞原位外阴发生于皮肤和粘膜,病变处有种种表现,呈乳头状增生,或白色增厚可在多处发生。镜下表现为上皮层内细胞有增大复层、排列紊乱,核异型深染,分裂活跃等恶性特征,常伴有角化过度,钉脚伸长,但基底膜完整。
鲍文病(Bowen'sdisease)是一种外阴原位外阴。早在1912年首先由Bowen描述,故称为BoWen's病。临床特征是生长缓慢,大体观为暗红色粗糙斑,边界清楚而不规则,表面常有痂,在痂下可见到肉芽组织和渗出面,似湿疹及浅表溃疡。镜下为过度角化,角化不全,棘层增生,细胞排列紊乱。细胞增大,核有异型、深染,其中可找到多核细胞、大而空的细胞和嗜伊红核深染的角化不良细胞。表皮基底膜完整。其发生在粘膜上皮的病变,因表面呈红色或绒样颗粒状,故又称为Queyat红色增生性病灶。
外阴帕杰氏病(Paget'sdisease)外阴是一种具有一定特征的上皮内,因首先由Paget描述而得名。发生率极低,除发生于乳房外,而发生在外阴的Paget's病大约有100例报告(boronow,1976)。大体观外阴患处为一红色糜烂状损害,呈湿疹样渗出改变,病损略突,表面粗糙,常伴有白色病变或小颗粒,有时可见浅溃疡形成和结痂。
外阴恶性黑色素罕见,多由色痣恶变而来。文献统计色痣恶变约占色素的65~84%。慢性刺激、外伤(电灼、腐蚀、不完整切除)等均为恶变的诱因。发生恶变的色痣绝大多数为痣细胞群位于表皮与真皮交界处的联合痣。其外观似外阴,呈蓝黑、深蓝、棕黑或淡棕色或无色素性。镜下表现细胞呈圆形、多边形、梭形或多形态的混合型。细胞核大、浓染、常有核分裂,有时可见核内空泡。
外阴肉原发或继发于外阴纤维恶变。开始时边界清楚,呈结节状带蒂或呈弥漫性浸润,常保持多年不进展,但以后可因外伤或手抓破而突然发展,在短期长大。可经淋巴及血行转移,预后不佳。治疗为外阴广泛切除加外阴、腹股沟淋巴结的放射治疗。继发性外阴继发性外阴占外阴恶性的3~4%,多来自宫颈及宫体的转移,少数来自卵巢、胃肠道、肾、膀胱及乳腺的,或绒。主要通过栓静脉逆行性转移或由淋巴转移。晚期宫颈、宫体的原发灶可直接漫延到阴道再到外阴。